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是由1959年6月成立的西藏文物古迹、文件档案管理委员会文件档案组发展而来的。现为自治区省级综合档案馆,是集中统一管理西藏自治区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各类档案的重要基地。现存档案300余万卷(册、件),同时还藏有4661函非档案类古籍文献。藏品时代始于元代,历经明、清、民国直至20世纪50年代;文种以藏文为主,包括汉、蒙、满、梵、尼、英、俄等十余个文种;载体有纸质、木质、骨质、缣帛、金石等;书写用料除墨之外,部分珍本典籍则以金、银、翡翠、珊瑚、珍珠、朱砂等研磨调制后书写于磁青纸面,尤为珍贵。西藏自治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该馆工作,在硬件设施、人员配置、档案的抢救与整理等方面都有较大投入。对于藏文古籍档案,该馆一直根据《档案法》的规定,积极进行抢救保护和整理工作。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首次公布古籍普查重要发现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六年来,先后组织评审、经国务院公布了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1375部),以此为抓手,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挖掘出一批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的珍贵典籍,发现了大量在过去鲜为人知却珍品迭出的古籍收藏单位。
一、古籍版本、品种及学术价值重要发现
随着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工作的不断深入,陆续发现了一批过去不为人所知、少为人知的珍贵古籍。这些古籍来源广泛,各具特色,是不同历史时期珍贵文献的重要代表。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是北京大学于2009年初接受捐赠、从海外抢救回归的珍贵文献,总数达3300多枚。据竹简上“孝景元年”纪年推断,其抄写年代可能在汉武帝时期,是继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之后问世的又一座汉代典籍宝库。
国家图书馆近年先后五次入藏五百余件西域文献,其中梵文佛经是建国以来首次成批发现的梵文文献,译自佉卢文的梵文《贤愚经》残片为国内外仅存,汉文《孝经郑氏解》残片等文献也非常珍贵,成为推进中亚研究与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旅顺博物馆藏九世纪归义军时期敦煌写本《六祖坛经》是唯一一部由中国人撰写的被尊崇为“经”的佛教典籍,曾遭列强掠走流散日本,一度被认为早已亡佚,直至2009年旅顺博物馆开展古籍普查时才被发现,是现存五个敦煌本《坛经》中文字脱漏最少、错误最少的传本。
国家图书馆近年入藏《大宝积经》一卷,是《开宝藏》零种。开宝藏是北宋初年由政府主持在益州(今成都)刊刻的释家大藏,是我国也是全人类第一部印本大藏经,目前已知全世界仅存十二卷,每一件都可谓吉光片羽。国家图书馆藏本的发现再次引起学界轰动,其与通行本《大宝积经》的经文差异,为研究我国第一部雕版佛教大藏经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证据。
辽宁省图书馆藏南宋淳熙八年(1181)本《扬子法言》(西汉扬雄著),墨色莹洁,初刻精印,弥补了台州本“三子”的空缺,为海内所仅存。
徐州市图书馆藏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曾尘封于书库中,该书在古籍普查之前从未曾见著录于各大书目,直至开展古籍普查后才得以重现于世。
南京图书馆藏宋刻《龙川略志》六卷《别志》四卷。苏辙《龙川略志》、《龙川别志》,通行本多为两志分刻。南京图书馆藏本是目前仅见的两志合刻宋刊宋印本,原为苏州顾氏过云楼藏书,后由南京图书馆购藏,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辽代大悯忠寺刊本佛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二卷》系私人藏品,该卷狭行密字,手写上版,为研究辽代书籍的版本形态和版刻风格提供了新的资料,是辽刻佛经又一重要发现。
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元刻明修本《十三经注疏》在2007年古籍普查前未为人知,书中保留了宋建安刘叔刚刻书痕迹和元代覆刻、新刊以及明代修补、另刻的特征,是国内仅存的三部附释音《十三经注疏》之一。
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内府录副写本《永乐大典》(卷2272至2274“模”字韵的“湖”字一册)是2007年11月全国古籍普查专家组赴华东核查古籍善本时,意外发现的加拿大籍华人收藏品,后以国家文物征集经费购得。它的发现和购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作为流散海外的中华典籍实体回归祖国的成功案例,对此后海外藏中华典籍的回归和保护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国家图书馆藏《明渤海孙氏积善堂题赞手卷》历经600余载,内有永乐至洪熙年间43位朝廷重臣、翰苑名流、书法名家所做题赞,2011年孙泰来先生代表孙氏家族将手卷捐赠国家,成就了化私为公的义举。
河南私人所藏明代金陵本《本草纲目》是目前中国民间发现的唯一一部金陵本全本。金陵本作为各版本《本草纲目》的祖本,在此前全世界只存全帙8部,我国国内仅藏2部。该本的出现使国内全本数量增加至3部,可谓意义重大。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范围不仅涵盖传统意义的汉文善本古籍、简帛文献、敦煌遗书、碑帖拓本、古旧地图等特藏文献,还包含了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和珍贵的外文古籍。作为藏文古籍普查的重要成果,西藏博物馆收藏的元至元间第三帝师达玛巴拉大都刻本《释量论》是西藏地区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中首次发现的元刻藏文古籍,它的出现推翻了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说法,体现了中央与西藏地方政权的密切关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托忒蒙古文抄本《江格尔击败残暴古日古木之章》,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篇章之一,也是目前新疆境内发现的唯一抄本。民族文字古籍普查的顺利开展,不但保证了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为我国各民族文化融合、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一批过去不了解的古籍收藏单位进入视野
在全国古籍普查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工作过程中,不但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古籍版本和品种,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还有一批收藏单位及所藏善本古籍进入我们的视野。据不完全统计,在参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的单位中,就汉文古籍申报,就有近百家单位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藏书单位中未曾出现过。全国范围内,除港澳台地区以外,共有2343家单位参加古籍普查;另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过程中所见的香港11家、澳门1家,目前我们已掌握了2355家单位藏有古籍。一些单位不但藏量较大,而且珍品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孤本。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资料馆藏有十万册古籍,其中1795年前的善本古籍有629种,1.2万册件,中国古兵书是该馆藏书一大特色,而该馆所藏《十三经注疏》是现存的三部中品相最好最全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