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人们发现在。一幅标注世界自然遗产的中国地图上,到处都有世界遗产分布,唯有新疆,那么一大片广袤神奇富含宝藏的地方却尴尬地空白着,什么都没有……
2013年6月21日,世界七大山系之一、横亘新疆1760公里长的中国新疆天山入围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世所公认的人类财富!
举全区之力申遗,天山申遗历程可谓在曲折中坚定前行。
启动:最美标准推出四大提名地
2009年12月,自治区申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以新疆天山为提名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自此,新疆天山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底,自治区正式确定,新疆天山系列提名世界遗产地由天山最具代表性的区域:阿克苏的托木尔、伊犁的喀拉峻—库尔德宁、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巴音布鲁克和昌吉的博格达四个区域组成。
这一年,申遗工作紧锣密鼓展开——专家力攻申遗文本;自治区人民政府力推各提名地开展综合整治;自治区出台法规力促,《自治区天山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基于自治区层面的立法,规范了遗产地保护和管理措施。
当年3月至11月间,废寝忘食的十几位核心专家四易其稿,完成了230万字新疆天山申遗文本的中英文编写。该文本材料一次通过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审查,并得到世界遗产中心的高度评价。
攻坚:最严要求推进综合整治
随后,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新疆天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制定了工作任务分解和完成时间表,明确整治重点是提名地禁限牧和遗产展示中心等保护管理设施的建设。
申遗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整治面广,2011年、2012年,我区集中开展了申遗综合整治,各地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和开展草场禁限牧、村庄整治;各申遗地拆除影响申遗的建筑设施;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支持新疆天山自然遗产资源保护的局面,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奠定了基础。
各地把申遗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各项有力措施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整治环境——在新疆天山申遗的四大提名地所在县市,交通系统加快各提名地道路和道路环境的建设和整治,确保道路通达、环境整洁优美。
遗产展示中心、各类环境监测点和标识系统是评估专家最直观了解申遗提名地遗产价值和管理水平的窗口,也是申报必需的基础设施之一。环保林业部门加快对各类监测站技术人员的配备和技术资料的整理。与此同时,设在天山天池风景区的新疆天山遗产展示中心和博格达监测指挥中心等一大批相关设施迅速建起。
冲刺:最佳结果完成评估考察
2012年以来,新疆天山申遗进入最关键的冲刺阶段。
1月,经国务院同意,新疆天山作为我国2013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报送世界遗产中心审查。
2月,张春贤同志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快推进新疆天山申遗工作。会议指出,新疆天山申遗事关国家利益、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自治区财政安排申遗综合整治专项补助经费1亿元,重点用于草场禁限牧牧民安置、矿区整治、拆迁整治和遗产中心建设等项目。
3月,新疆天山申遗文本正式通过世界遗产中心初审——申遗走出国门拿到了通往世界进行评判的“入场券”。
5月,努尔·白克力同志主持召开新疆天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专题会议,对天山申遗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6月,在天山申遗关键时刻,自治区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努尔兰·阿不都满金同志又主持召开天山申遗国家检查反馈会,针对提出的问题,要求各地州全面整改。
7月21日,阜康天山天池景区门前锣鼓喧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赴新疆实地考察评估,这是世界遗产申报中决定成败的重要一环。专家全面评估提名遗产地的价值、完整性以及保护管理现状,撰写考察评估报告及结论呈报世界遗产中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委托环境顾问皮埃尔·加兰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家项目负责人安德鲁·斯甘仑历时11天、行程数千公里,圆满完成了评估考察。我方实现评估考察“零”失误的目标,顺利通过国际专家的考察评估。
2012年8月22日,张春贤同志在自治区申遗办呈报的《关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实地评估考察新疆情况汇报》上作出批示:确保申遗成功!
近年来,中央领导、国家部委和自治区高度重视新疆天山申遗,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姿态推进申遗的各项工作。
2013年5月,好消息传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专家技术评估报告,向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基于自然标准,建议将中国新疆天山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美丽的天山终于进入世界自然遗产行列。国内申遗权威专家、新疆天山申遗专家咨询组组长梁永宁动容地说,荒凉与秀美,干旱与湿润——“天之山”奇特之处在于将其完美融合,无愧为世界自然遗产,值得人类永久尊重、敬畏和珍视!